摘要:合成了新型起爆药高氯酸·四氨·双叠氮基合钴(Ⅲ)(DACP)。通过IR、1HNMR等对DACP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DACP的主要性能。结果表明: DACP的性能类似于高氯酸·四氨·双(5-硝基四唑)合钴(Ⅲ)(BNCP),而且其合成比BNCP简单,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起爆药,可取代BNCP和Pb(N3)2应用在某些火工品中。
摘要:研究了四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在稀硝酸/催化剂介质中的水解硝化。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四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可在硝酸溶液中进行水解硝化,以95%以上得率制得纯度高于99%的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同时也找到了一种制备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的新方法。
摘要:在长时间受热条件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TATB/AU(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复合薄膜的微区形貌变化和相位变化进行了原位观测。实验所选探针为0.38 N·m-1的DFM20N,扫描模式为Tapping,样品台温度为75 ℃,图像采样频率为0.15 fps。试验结果表明,TATB/AU包覆颗粒的膨胀是非线性的,聚酯胶在受热过程中先局部解聚再发生重聚,并且可能改变TATB的颗粒形态。
摘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温度为303,308,313,323 K, 压力为7~20 MPa条件下,黑索今炸药(RDX)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并建立了波长为255 nm时RDX/乙腈溶液的浓度-吸光度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压条件下(7~15 MPa)黑索今炸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降低; 但随着压力增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整个测试结果看,RDX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非常低,每克二氧化碳中最多能溶解10-5克量级的RDX。
摘要: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含能化合物3-硝基-1,2,4-三唑-5-酮(NTO)和碳酰肼(CHZ)在340~410 K温度区间内、苦味酸(PA)和二硝基苯酚(DNP)在330~360 K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容,对所测温度区间内物质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进行了拟合,NTO和CHZ的比热容在所测温度区间内比热随温度变化符合一次函数: Cp=a+bT,而DNP和PA符合三次函数: Cp=a+bT+cT2+dT3。NTO、CHZ、DNP、PA拟合曲线的相关度分别是0.9591、 0.9730、0.9968 和 0.9972。
摘要:通过乙二醛、盐酸羟胺在NaOH溶液中脱水反应,制备了3,4-二氨基乙二肟(DAG),并培养出DAG的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 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 a=0.6763(8) nm,b=0.3578(4) nm,c=0.9658(12) nm,β=90.78(2)°,V=0.2338(5) nm3,Z=2,Dc=1.678 g·cm-3,F(000)=124,μ(Mo Kα)=0.146 mm-1,最终R因子[I>2σ(I)]: R1=0.0403, wR2=0.1098,R因子 (全部所有数据): R1=0.0422, wR2=0.1122。DAG分子呈平面构型,为反式结构,其晶体为黄色针状晶体,分子间存在三种氢键,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提高了分子的稳定性。用TG-DTG和DSC技术研究了DAG的热分解过程,在10 ℃·min-1的升温条件下,其熔点为203.5 ℃,在209~212 ℃、212~240 ℃之间发生两步剧烈分解反应,至240 ℃完全分解。
裴琴 , 杨利 , 张同来 , 张建国 , 孙远华 , 邵风雷
摘要:用微热量仪对配合物[Mn(SCZ)3](PA)2·H2O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不同浓度(b)时的溶解焓进行了测定,用计算机拟合的方法求得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溶解焓(ΔdissHθm=-43.607 kJ·mol-1)及溶解焓(ΔdissH)的经验公式(ΔdissH=-43.607-454.98b+9378.2b1/2)。由此得到配合物的相对表观摩尔焓(ΦLi)、相对偏摩尔焓(Li)以及配合物的稀释焓(ΔdilH1,2)的经验公式: ΦLi=-454.98b+9378.2b1/2,Li=-909.96b+14067.3b1/2和ΔdilH1,2=-454.98(b1/22-b1/21)+9378.2(b2-b1)。
摘要:建立了一种改进的Euler方法来数值模拟凝聚炸药的爆轰,化学反应率采用Lee-Tarver的点火成长模型。由该化学反应模型的假设推导出物质组分的能量方程,这样可以避免通过定义混合物质的状态方程带来的非物理振荡。Euler方程被用来描述混合物质的流动,每种物质组分的物理参量,如组分质量、组分体积份额以及组分总能量等,通过一套附加的方程来描述,并且混合物压力方程也被耦合起来。对所获得的控制方程使用高分辨率、高阶精度的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从典型爆轰算例来看,该方法能够正确预测凝聚炸药爆轰的起爆及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特征,如Von Neumann尖峰和化学反应区等。
摘要:对动态斜坡法与升降法测试原理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动态斜坡法测试敏感和钝感型电火工品发火感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与升降法试验结果的对比,对动态斜坡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试件压药条件,利用动态斜坡法能得到火工品发火感度临界值的特性,探讨了压药压力和发火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该方法所需试件数量相对减少,能满足感度试验的要求。初步探索了解决动态斜坡法与现有火工品验收试验之间矛盾的方法。
摘要:基于最大概率失败数,给出了成败型产品可靠度的一种新估计方法,该方法比极大似然估计的结果要保守。由此出发,构造了火工品可靠度的置信下限估计方法。与国军标中的计数法比较,该估计方法对高置信度高可靠性要求的火工品评估,可适当降低样本量,能满足工程需要。
摘要:基于某激光制导武器(1.064 μm)的数学仿真平台,提出了烟幕对抗激光制导武器的仿真方法; 研究了烟幕的干扰效果; 给出了典型战场气象环境和3种典型投弹方式下不同透过特性(T=0%~100%)的烟幕对抗激光制导武器的仿真结果,对烟幕干扰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烟幕透过率T>69%时,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制导无影响; 当烟幕透过率T<15%时,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制导有严重影响,致使激光制导武器飞行发散。
摘要:采用瞬变光源分光测试系统及红外测温仪测试了不同氧差下燃烧热固定的红外照明剂配方。发现在负氧情况下,随着氧差绝对值的减小,药剂燃烧的辐射温度升高,近红外(0.7~1.0 μm)及可见光(0.4~0.7 μm)辐射强度增大,其中近红外辐射强度增幅较大。结果说明,燃烧热固定的红外照明剂在接近零氧平衡下辐射效果较好。
摘要:以射钉穿透能力为依据,对影响射钉弹发射药性能相关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试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适当降低发射药堆积密度、适当提高发射药中硝化棉(NC)含氮量、选用恒面燃烧的扁型药、降低发射药粒度均有利于提高射钉的穿透能力。
摘要:在分析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内弹道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某型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动力系统内弹道进行了试验验证与计算,试验所测膛内气体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与计算曲线基本吻合,弹射过程最大压力pm、工作时间tg、出口压力pg和出口速度vg分别为24.20(24.57) MPa,157(155)×10-3 s,22.27(21.83) MPa,16.61(16.59) m·s-1,各特征参数的计算值(实验值)最大误差小于3%。
摘要:在硬纸板中进行了雷管的殉爆实验,采用敏感部分面积只有1 mm×1 mm的PVDF传感器,测量了雷管受冲击波作用时的冲击波参数。实验得出,雷管在密实介质中受冲击波作用殉爆与否取决于冲击波压力峰值及峰值持续时间的大小,并认为冲击波压力峰值是决定雷管殉爆与否的首要因素,当冲击波压力峰值达1.29 GPa以上时,雷管都发生殉爆,而压力峰值降到1.0 GPa以后,即使冲击波作用的时间较长,雷管也未发生殉爆。雷管受冲击波作用而被殉爆时,存在一个延滞期,且延滞期随冲击波压力下降而增长。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药型罩及装药参数对聚能射流成型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灰关联理论对影响侵彻体性能的各个参数的灰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药型罩高度、壁厚、锥角、装药高度是影响侵彻体成型性能的主要因素,改变药型罩高度可以实现对侵彻体成型性的控制,药型罩壁厚对侵彻体最后成型产生较大影响,药型罩锥角可以有效控制侵彻体头部和尾部速度差,灰关联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药型罩设计中优先考虑的重要参数。
摘要:为精确控制岩石定向断裂爆破中断裂面的发展,根据爆炸力学、岩石断裂力学理论,对线性聚能切割器应用于岩石定向断裂爆破时裂纹的产生及扩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线性聚能切割器进行了设计,并在实验室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由聚能射流形成的切缝有明显的定向作用,使爆生气体的能量沿预定方向集中,裂纹的定向断裂控制效果良好。利用自行设计的线性聚能切割器,在大理石采石场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定向断裂爆破效果显著,岩石断裂面平整,凹凸量不超过55 mm,眼痕率高达100%。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蜀ICP备10207813号-5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