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今天第:744位访问者
您是第:15480064位访问者
写 作 要 求
写作要求
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数据可靠,言简意明,重点突出,应避免与已发表的工作(包括作者自己发表的工作)的重复,对于文献已报道的相关部分(比如:实验方法、公式推导、论述等)应该引用,而不是重复发表。英文论文需提供中文摘要(包括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攻关项目论文,及创新性较强和语言表达流畅的论文,可提前安排发表。(来稿格式参见本刊网站“下载中心”的论文模板)。
1 题名
题名简明、具体、确切,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
2 单位与作者
单位用规范正规全称,学校写至学院。如作者需标明多个单位,请在姓名的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1,2…,然后在相应单位名称前写上对应数字。第一单位为提供保密证明单位。
英文中,中国作者姓的字母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加空格,名与名之间加连字符,如LI Guang-nian;外国作者姓名按作者提供的拼法拼写。
第一页脚注注明基金标准全称及批准号;第一作者简介和e-mail;通信联系人简介和e-mail。(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3 中图分类号
作者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给出,TJ排第一,可列多个。(参考本刊网站“下载中心”的中图分类号查询。)
4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对论文内容做出诠释和评论,具有相对独立性。摘要包含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四要素,重点在结果与结论,尽可能具体。字数以400字左右为宜。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不出现图表、数学公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不引用参考文献,不用评论性语句。
英文摘要不受中文摘要限制,尽量详细反映主要内容,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句型简单完整,主谓齐全,术语准确,用合适的短语代替子句,用合适的单词代替短语;实验方法用一般过去时,结果用一般现在时;取消不必要词句,如this paper等。以10~15个完整句子为宜。
关键词应选取5~8个,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全部字母小写(人名、缩写等例外),分号分隔。
5 引言
引言应点明研究主旨,目前的研究进展及文献报道情况(最好是近5年内的研究成果),指出存在问题,阐明研究思路及创新点。引言中一般不谈论研究的具体结果。
6 实验
实验部分应该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工作的可重复性,如方法新颖,不曾发表,则应给出必需的细节;若采用的方法已有公开报道,则须引用文献,仅对改进之处加以阐述即可。对数据应注意有效数字位数和精度。写明研究对象(样品)的来源、规格、数量和准备方法,写出仪器型号及厂商。
7 结果与讨论
应避免图表内容重复,避免对实验步骤过分详细的描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在讨论,不能仅罗列图表结果,而需要解释这种结果的原因,可将得出的结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总之,需要讨论之后得出一定的结论。
8 结论
结论是对文章中重要结果的总结,勿与摘要雷同,分条罗列。综述的结论可用展望代之。
9 致谢
作者可对文章做出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所作的常规分析测试通常不致谢。
10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用于点明论文的主题,以引导读者阅读。图尽量避免用一个没有意义的单图,可使用组合图片,建议图文摘要图片根据文章内容重新设计,尽量反映文章的研究内容。采用英文表达,表述不同于正文摘要,不要太详细,不谈结论和结果,说明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即可。
1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以近5年为宜;数量不少于20篇,综述文章30篇以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在中文论文应中英文对照,在英文论文应为英文。参考文献中作者只列前三位,三位作者以上加“等”或“et al”。中国人名用全拼形式,外国人名一律姓前名后,名用缩写(如,KAMLET M J)。期刊的英文名称用规范的缩写或全称,用斜体。作者名和期刊名的缩写一律不加缩写点“.”。英文期刊名的每一个实词首字母均需大写,英文文献题名句首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作者. 题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2)期刊:作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3)文集:作者. 题名[C]//文集编者. 文集名 (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学位授予单位,年.
(5)科技报告:作者. 题名[R]. 报告号:年.
(6)技术标准: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 发布年,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年.
(7)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公告或公开日期.
12 图
图要求准确、清楚,必须在正文中提及,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随文按序依次插入。图内文字全英文,首字母小写,标注在图中空白处,尽量不要遮盖原图;纵横坐标由物理量名称、符号(斜体)、单位组成,物理量或符号与单位间以“/”分隔,前后加空格。如果物理量是无量纲的,用物理量符号表示。图题要求中英文对照,首字母大写;有分图时,分图要求单独成图,与分图题一一对应,分图题要有英文表述,首字母小写;分图题太多,可写在图中,处理为一张整图。图片文字不能采用word中的文本框和插入形状图来绘制,如有需要可另行绘制保存为图片文件。分图可以纵排或横排,无分图时,单张图片必须纵排,不能横排。小图图宽8.4cm以内,大图图宽17.5cm以内。
化学图式用Scheme,含一系列的化学转换,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
投稿论文中用Origin制作的曲线图和用ChemDraw等制作的化学结构式及反应式按“对象方式”插入,照片图和意示图按“图片方式”插入。为确保图片清晰,请保留实验员提供的图片原文件,保存时设置分辨率600 dpi。全彩印刷尽量提供彩色图片。
修图参见本刊网站“下载中心”的图片修改要求,投稿时不提交,录用后按责编要求修图,在附件中上传图片压缩包。
13 表
表中内容尽量精炼,源于同一实验数据,注意有效数据的处理。经过简单代数运算而得的数值不应列入表内,避免过分增加表格的长度。
均采用三线表,表题中英文对照,表内全英文,首字母小写,物理量与单位间以“/”分隔,“/”前后加空格。表中数字不带单位,单位和百分号归并在项目栏,项目栏单位均相同,共同单位标示在表格顶线上方右端。表中物理量的含义以英文表注“Note”写在表格下方。
14 物理量、单位及数字符号
不使用已废止的量和单位符号,如:不使用wt%,vot%,mol%,at%等不规范的符号,使用规范符号: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φ,摩尔分数x或y,原子分数x或y;不使用ppm,pphm,ppb,ppt,rpm等缩写词作单位;不使用cal作为热量单位,使用J。
法定计量单位用正体,表示变量的物理量符号用斜体,圆周率π、指数e用正体,矢量、矩阵符号用粗斜体;数字与单位间要加空格。所有物理量第一次出现时均交代其含义并写出相应单位。组合单位用“·”连接,避免“/”连接,如m·s-1而非m/s。
数字符号表示范围用“~”(英文表述中用“-”),如:20%~30%,3×103~8×103,不能表示为20~30%,20%—30%,3~8×103。
15 公式
有编号的公式需单独成行,用公式编辑器制作,编号放在编辑器之外,右齐。文内公式中的变量叙述不用公式编辑器。公式的分行在其紧靠=,+,-,±,×,÷,/等后分开。各种符号的上、下标或两级下标,各种符号的粗体、斜体字母等须清楚,必要时作旁注。
16 化学类论文注意事项
化合物书写要求:
(1)化合物的阿拉伯数字编号用黑体,其他元素符号、说明文字不用黑体。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大小写,单键的符号是—,而不是-,注意上下角标,电荷的位置、单键多键的连接位置,可用Me、Pr、Et、Bu、Ph(不能用φ),Ac,Ar等缩写。不同取代基用R,R1,R2表示,而不用RI,RII或R1,R2。
(2)晶体结构原子编号采用C(2),O(3),而不用C2,C3或C2,O3或C2,O3。
(3)用ChemDraw或ChemSketch绘制化学结构式及反应式,字号用7pt,字体用Arial Narrow。化学结构式请用插入对象方式。
化学实验类描述要求:
(1)实验部分的标题化合物应给出全名。实验步骤简洁明了,如果实验步骤、合成方法相似,只需一个代表性化合物的详细步骤,其他产物只列出不同的反应时间、分子比例、提纯方法和表征数据。实验注意事项,特别是危险信息必须说明。
(2)对于新化合物,需提供详细的合成、制备方法和全面的表征数据。表征数据一般应包括1H NMR,13C NMR,IR,MS,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HRMS)。1H NMR和13C NMR数据应完全提供。红外、质谱数据不必完全列出,只列出重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殊结构的质谱片断。元素分析鉴定(C,H,N),分析数据误差范围为±0.4%,列出元素组成和C,H,N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达顺序为产率、熔点(沸点)、旋光度、折光率、紫外、核磁光谱、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
(3)结晶学数据以下列次序和格式报道:分子式及相对分子质量(Mr);m.p.(℃);晶系;晶胞参数(nm)及体积(nm3);密度实验值(Dm)及计算值(Dc);晶胞中分子数(Z);F(000),所用X射线、吸收系数(μ)、实验方法;空间群和分子对称性;光学数据。
(4)理论计算中应注明采用的计算程序、来源。
17 常见符号及写作举例
Ea EK Eα EO Tp Tpi Tp0 Te0 AK Mn Mr cp cp,m pdpm ΔfHθm vdW M+H M-H
μ(MoKα) pH o/p CuKα Lp因子 pKa wR1 wR1 Pca2(1) P21/n P21/c P21/N Pna2(1)/m sp2
μ α β γ θ ν υ ρ ε δ σ τ φ η ω λ ζ ξ χ ψ κ ∂ π Ω Δ ° ′ ″ Å Ö ü Ф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 Σ Π ∑ ∏ ±×÷∞≠≈∈ ≤ ≥< > ∥=≡ ‰
10~80 mm 10%~50% 650~820 ℃ 3 mm×3 mm×3 mm mL lg(A/s-1)
m·s-1 g·cm-3 kg·m-3 g·s-1 J·m-3 kJ·mol-1 ℃·min-1
J·K-1·mol-1 J×mol-1×K-1 W×m-1×K-1 J×g-1×K-1
晶胞参数:
a=0.10724(2) nm,b=0.37001(7) nm,c=0.20476(4) nm,α=β=γ=90°,V=8.125(3)×103 nm3, Z=4,Dc=1.159 g·cm-3,F(000)=3024,wR1=0.0554,wR2 = 0.1249。
光谱分析:
DSC(10 ℃·min-1):224 ℃(dec.);IR(KBr,ν/cm-1):3175(s),2494(m),1232(vs),1135(w); Raman(1064 nm,300 mW,25 ℃,ν/cm-1): 1624(100),1459(3),1389(2);1H NMR(500 MHz, DMSO-d6, 25 ℃)δ:9.66(s,8H,NH3OH);13C NMR(125 MHz,DMSO-d6,25 ℃) δ:135.5((CN4)2);m/z(FAB-): 168.99[C2N8O22-]。Anal. calcd for C12H11N:C 85.70,H 6.55, N 8.27;found C 85.24,H 6.56,N 8.15.
18 排版说明
全文包括图片均不分栏。公式、图表、参考文献不用文件链接,图片不用文本框。页面设置A4,页边距上2.8cm,下1.8cm,左1.8cm,右1.8cm,页眉2cm,页脚1cm,文档网格只指定行网格43行,段落为单倍行距,正文行首缩进2字符。文章正文5号字,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请对相应内容采用“只保留文本”方式粘贴,不要改动版式及字号,投稿原文应与此样本一致。
- 固体推进剂贮存老化研究进展张兴高,张炜,朱慧,王春华2008,16(2):232-237
- 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刘子如,阴翠梅,孔扬辉,赵凤起,罗阳,向海2000,8(2):75-79
- 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发展及对策董海山2004,12(Z1):1-12
- 呋咱含能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李战雄,唐松青,欧育湘,陈博仁2002,10(2):59-65
- 国外四嗪四唑类高氮含能材料研究进展阳世清,岳守体2003,11(4):231-235
- BNCP起爆药的合成及其主要性能盛涤伦,马凤娥,孙飞龙,吕巧莉2000,8(3):100-103
- 国外近年研制的新型不敏感单质炸药王振宇2003,11(4):227-230
- 炸药废水处理的高级氧化技术吴耀国,焦剑,赵大为,范晓东2003,11(3):166-169
更多>>
- 机器学习辅助的烃类分子性质预测与燃料的高通量筛选侯放,齐晓宁,刘睿宸,李玲,王莅,张香文,李国柱2025,33(1):1-12
- 面向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的先进分析表征技术发展与展望应梓剑,陈建波,徐金江,于谦,何璇,朱春华,黄石亮,杨希,李诗纯2025,33(1):82-101
- 1-偕二硝基-3-硝基-5-叠氮吡唑钾盐的合成、结构与性能康学猛,丁宁,徐旭东,孙琦,李生华,庞思平2025,33(2):103-109
- CL-20/MNP共晶炸药的制备与表征马凡,刘泽宁,宁霆曜,乔申,杨宗伟,梁金虎2025,33(2):110-116
- 基于音频信号的含能材料撞击感度机器学习识别张炳儒,李明,文玉史,郭峰,于绍钧,纪春亮,林聪妹,郝利霄,韩勇,邓川,代晓淦2025,33(2):136-147
- 不同温度条件下三组元HTPB推进剂细观脱湿行为实验及数值模拟邹子杰,强洪夫,王哲君,王学仁,李世奇,李易依2025,33(1):13-23
- TKX-50/AP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王新飞,杨俊清,赵含笑,王挺辉,郝嘎子,肖磊,姜炜2025,33(2):117-126